在渤海之濱的鹽堿地上,一片檉柳花海正迎風怒放。這種被當地人稱為“三春柳”的植物,以耐鹽堿、抗風沙的頑強生命力,在荒灘上織就一片片綠意。粉紫相間的花序如云似霞,與不遠處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廠房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剛柔并濟的工業生態畫卷。中國十九冶山東公司沾化項目的建設者們,用三年時間在鹽堿地上書寫了“檉柳精神”的生動注腳。
鹽堿礪根 破土而出
2022年12月,沾化項目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簽訂,項目部人員組建完成。雖然項目經理雍雄文在出發前,已“溫馨提醒”過大家,但當第一輛工程車駛入沾化北部沿海時,眼前的景象還是讓項目部人員心頭一緊:項目毗鄰渤海,周圍30公里全是荒無人煙的鹽堿地,距離最近的縣城也有60公里以上。空氣中漂浮著氧化鋁粉塵、礬土等有毒有害物質,生活用水用電不能持續保證,無市政自來水管網,地下水不能飲用……“當時覺得這個地方人煙稀少,好空曠”,項目施工經理文海濱回憶道,“但檉柳能在這種環境下生長,我們為什么不能?”
面對如此惡劣的生活條件和復雜嚴峻的形勢,項目黨支部迅速成立“黨員突擊隊”,以檉柳的生存智慧破解施工難題。在首槽混凝土澆筑階段,面對工期緊迫、施工難度大的雙重挑戰,項目部通過科學調配人力,實施晝夜連續作業的“兩班倒”攻堅機制,經過緊鑼密鼓的施工推進,最終高標準、嚴要求圓滿完成首座750立方米大體積混凝土分解槽基礎澆筑任務,為后續工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接下來,項目團隊連續作戰近20天,高效完成2個關鍵土建基礎的施工,累計完成土方開挖約2200立方米,同步實施鋼筋綁扎150噸、混凝土澆筑1500立方米。進入首臺非標槽罐吊裝階段,項目部構建了涵蓋安全管理、技術標準、吊裝流程、設備工況、場地條件和應急處置六維度的吊裝實施方案,通過建立現場指揮體系,實現方案精準執行,起吊、微調、落位全流程無縫銜接,最終以零偏差完成吊裝作業,獲得業主單位與監理方的雙重認可。恰似檉柳根系分泌鹽晶構筑保護層,項目團隊在鹽堿地上穩扎穩打,不僅圓滿達成業主方制定的階段進度目標,更在多單位同臺競技中展現出過硬實力,以實際行動詮釋中國十九冶“讓業主放心”的莊嚴承諾。
這種突破絕非偶然。黨支部將檉柳的生態特性轉化為管理智慧:建立“紅色網格”責任區,每名黨員承包一片施工區域,如同檉柳分蘗的根系般滲透到每個工序;開展“鹽堿地大講堂”,確保每道工序符合質量管理標準。2023年臺風“梅花”過境時,項目部科學布置,提前防范,詮釋了“先知先覺、逆境摧殘不凋”的功力。
汲取養分 拔節生長
職工之家圖書角的《檉柳栽培手冊》扉頁,寫著這樣一句話:“真正的養分不在土壤,而在組織。”項目部將黨建引領與工會服務深度融合,構建起“三位一體”成長體系,如同檉柳在鹽堿地中構建的生存系統。
根系滋養,基本保障筑牢根基。安全是一切的根本,安全總監王希頂說:“我們借鑒檉柳排鹽機制,建立‘隱患排鹽系統',每天開展‘安全診斷日’,每周進行安全檢查,每月進行總結分析,讓風險像鹽分一樣被及時過濾。”項目創新打造關愛體系,仿若檉柳獨特的泌鹽腺體精準輸送溫暖。夏季為露天作業者定制“清涼包”,配送藿香正氣液、鹽汽水等防暑物資;冬季熬制驅寒姜茶,將熱飲精準投送至施工一線。2024年1月,當強冷空氣裹挾寒潮席卷北方,項目駐地瞬間進入“速凍模式”,山東公司工會迅速聯動屬地總工會啟動“抗寒保工”專項行動,不僅申請專項慰問金,更緊急調撥防寒服、暖寶寶等保暖物資及生活必需品,在零下十度的嚴寒中為沾化項目筑起溫暖防線。彼時正值工程攻堅關鍵期,全體建設者以“雪”為令、迎寒而上,在風雪中堅守崗位,最終以“進場周期最短、開工響應最快、任務達成最優”的“三最”實績,連續收獲業主方嘉獎令,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十九冶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鐵軍精神,在齊魯大地鹽堿灘上樹立起央企責任擔當的鮮紅旗幟。
枝干培育,技能筑基強根脈。項目部依托山東公司“總工大講堂”平臺,創新打造“檉柳課堂”特色培訓體系,通過技術骨干講解滑模工藝、安全員演示防護裝備穿戴等生動形式,系統提升團隊專業素養。這種技能積淀直接賦能重大裝備安裝——在第六臺球磨機施工中,項目團隊面對當前全球氧化鋁行業最大規格設備(筒體內徑6.2米、長度9.8米、重約800噸)吊裝問題,開展多輪優化,運用BIM技術進行三維安裝模擬。通過細化吊裝參數、強化過程監控,最終較計劃工期提前5天完成筒體安裝,完美匹配業主第四個百萬噸氧化鋁產線投產需求,以實際行動力證“匠心鑄就精品,科技賦能生產”的建造理念。
花葉綻放:文化浸潤滋養心靈。項目部將排鹽孔比作安全閥,將不定根化作創新魂,這種文化浸潤讓職工之家真正成為“心靈綠洲”。在“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勞動競賽中,項目部以“起步即沖刺”的決戰姿態,通過科學統籌資源、優化施工組織、強化技術攻關,成功實現前100萬噸生產線提前投產的里程碑突破。憑借精益求精的履約表現,項目部先后收到業主方6封書面表揚信,5次將象征榮譽的“先進班組”流動紅旗收入囊中,更連續獲得5批次正點履約獎勵金,累計金額突破三百萬元。通過打造“現場即市場”的良性循環,項目部在“項目深化年”活動中樹立標桿,用硬核實力詮釋了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奮斗姿態,獲評屬地創新創優勞動競賽“先進班組”。
厚積薄發 檉柳花開
2025年仲夏,當鹽堿地上的檉柳第三次綻放出粉紫色花穗時,項目迎來又一里程碑時刻:分解槽罐如雨后春筍般矗立,配電室全面封頂,球磨機完成精準就位。
歷經三年技術攻關,終獲豐碩成果。《整體頂升施工技術在分解槽槽罐安裝中的研究與應用》課題成功立項,《一種提高軌道基礎抗剪槽安裝效率施工方法》、《一種氧化鋁分解槽快速安裝施工方法》兩項工法獲屬地市級工法認證,《提高異型混凝土結構一次施工合格率》QC成果獲四川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與監理協會三類成果,《提高分解槽焊接一次驗收合格率》、《提高軌道抗剪鍵槽一次驗收合格率》QC成果同時摘得四川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與監理協會、中國冶金建設協會二類成果。這些技術積淀如檉柳根系般深扎行業沃土,形成覆蓋安裝工藝、質量控制、效率提升的立體化創新體系。
項目團隊不僅在技術創新上屢獲佳績,更在管理領域斬獲多項榮譽,先后榮獲2024年度中國中冶“五四紅旗團支部”、2024年度中國十九冶“安全生產先進項目部”稱號;項目經理雍雄文獲評年度優秀項目經理;技術骨干王振忠憑借突出表現,同時榮獲2023年度中國十九冶“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青年員工”雙項榮譽;安全總監王希頂則在四川技能大賽中,以專業素養摘得中國十九冶第六屆職業技能競賽安全工程專業競賽一等獎。
檉柳的紫紅花序是黨建引領的生動注腳,其發達根系是工會服務的深度延伸,而年復一年的綻放則是高質量發展的最美見證。如今,每當新員工入職,第一課便是黨支部書記雍雄文指著那些檉柳林說:“檉柳教會我們,真正的成長不是對抗環境,而是與環境共生。”
從鹽堿灘涂到工業綠洲,從檉柳幼苗到生態花海,中國十九冶沾化項目的建設者們用三年時光詮釋了何為“檉柳精神”——那是迎風不倒的堅韌,是向下扎根的定力,是向上生長的智慧。當夕陽為檉柳花海鍍上金邊,那些在花叢中奮戰的身影,正與這片土地共同書寫著新時代的產業傳奇。這或許就是檉柳花開的別樣之美:既在鹽堿地上綻放生命奇跡,更在職工心中盛開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