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0點多,夜色漸深,一陣清脆的鍵盤敲擊聲在寂靜的走廊上回蕩。達州生態智慧城項目經營副經理的工位上,一摞摞工程圖紙和經營報表鋪滿了整張桌面,明亮臺燈下,楊超專注地盯著電腦屏幕,指尖殘留著墨水痕跡,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重要數據……這位85后正在夙興夜寐地核對經營資料——這是他參加工作17年以來的進階常態。
“艱苦奮斗、務實創新、拼搏奉獻”,這十二個字是戰友們對楊超最精準的畫像。從青蔥學子到中國十九冶勞動模范,從少不更事的造價員到統籌帷幄的“經營專家”,十七年如一日的伏案計量,他深扎項目一線,“能掐會算”,將滾燙的青春澆筑進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地標工程,以堅守詮釋平凡中的信仰和對企業的忠誠。他用自身的行動證明:17年堅持做好一件事,就是最大的幸福。
艱苦奮斗:從青蔥學子到現場解憂人
2008年盛夏,青澀的楊超離開校園加入路橋公司,便毅然投身于西昌釩鈦二基地場平土石方項目。雖然他能看懂圖紙,但一到現場就懵了。“記得第一次跟工人們請教鋼筋搭接長度和成本,人家隨口就報出參數,而我還在翻圖紙查規范。”
不服輸的性格,讓他開啟了瘋狂“補課”模式。同宿舍的老李至今記得那些熄燈后的深夜:“楊超這小子,總打著手電筒趴在桌上演算經營數據。”每到周末,工地會議室就會成為他的第二課堂,投影儀循環播放著從各處搜集的項目紀錄片。三個月后,這個曾被質疑可能“理論脫離實際”的“學生娃”,已經可以幫助其他同事解決疑難問題了。“雖然體重瘦了整整十斤,但腦子里的知識卻更加充實了!”
后來,從天府大道延伸段到四川江銅稀土項目,從市政道路到礦山定額,從專項管理的“白紙新人”到獨當一面的“業務能手”,每一次身份的轉變,都是他主動迎戰、自我加壓的宣言。
于楊超而言,“經營即戰場,數據即戰力”絕非口號,而是刻進骨子里的行動自覺。面對市政道路千頭萬緒的合同細節,他扎根現場,巧妙地穿針引線,搭建起高效溝通網絡;面對礦山項目的成本管控要求,他淌入“深水區”,和戰友們科學統籌、精準施策,最終順利啃下了商務難點。
七年磨一劍,從圖紙到現場,從預算到結算,他深度參與了3個項目全流程實踐,不但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完成了一名造價員最完整的成長蛻變,也用一場場“硬仗”,展示了一名85后骨干不負韶華的擔當與風采。
務實創新:從“書呆子”到“點子王”
2015年10月調入路橋公司費用控制部后,楊超清醒認識到,面對工程建設領域日新月異的變革,唯有持續學習,像海綿一樣吸收行業的養分,才能實現永不停歇的自我進階。于是,他不是只會啃書本的“書呆子”,而是滿腦子奇思妙想的“點子王”。主管合預部后,他以完成指標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過程管理為抓手,努力實現“對癥下藥”、主動出擊、各個擊破。
圍繞路橋公司各項經營指標,楊超嚴格執行合同管理辦法,建立合同標前會商評審機制,為各個項目量身定制“投入、產值、計量、結算”的鏈式管理策略,緊密結合工程實體數量、投入與出入口計量、工程款回收等多個環節,以一定的計量單位轉化成收入,為完成全年經營指標做出較大貢獻。同時,在分包策劃方面十蕩十決,率先在項目管理協議向下策劃中加入稅務策劃,在保證利潤的同時,做好優秀分承包商的服務工作。
為進一步推進各項重點工作,楊超牢記路橋公司橋梁施工成本管控專項工作領導小組主任的職責,發揮“頭腦風暴”,建立了橋梁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方案評估體系,研究新工藝、技術對成本的影響,通過優化和平衡技術指標、經濟指標,從源頭上控制成本。他也主動琢磨,建立統一的各型橋梁工程分項清單勞務成本模塊,以及適應于橋梁工程勞務模式的材料、機械設備管理體系,作為各項目實施勞務分包的指導性價格,研究主材、輔材、周材的損耗和機具的使用管理等課題對成本的影響,防范各類風險,推動精細管理,實現乘法效應。
合預部作為重要的經濟部門,誘惑大,加之年輕人很多,性格、想法、品性各異,廉潔風險極高。作為部室負責人,楊超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保持言行一致,對工作實事求是、認真對待、虛心納諫;同時多次組織合預人員集中學習廉潔要求,讓“年輕人必須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入腦入心,筑牢思想堤壩,守好底線紅線。
第二個七年里,楊超和整個團隊就像一群攀登者,一步一個腳印,爬上一道又一道山梁。隨著問題逐一解決,楊超順利登頂,收獲了中國十九冶2019-2020年先進工作者,路橋公司2015年度先進個人、2016年度突出貢獻員工、2020年科級干部述職述廉排名第一等多項贊譽。
拼搏奉獻:從“經營專家”到“中流砥柱”
2022年4月,中國十九冶中標達州生態智慧城項目。作為四川省近十年來最大的土石方工程,這個項目體量大、子項多、專業多、工期緊迫,涉及市政道路、管網、隧道、房建等多個不同類型,急需一位“經營專家”坐鎮經營戰線,親自操刀項目策劃、二次經營、結算支付的風險預判與控制等重要的商務管理工作。
面對60天要完成約3500萬立方米的“土石方超級工程”,壓力是巨大的,挑戰是嚴苛的。當楊超接到調令時,沒有半點猶豫,“保證完成任務”就是他作為一名經營老兵最純粹、最本真的承諾。
時間緊、任務重,容不得片刻耽擱。楊超說干就干,帶領所屬部門骨干成立合同簽約攻堅小組,實行“現場實際統計+市場詢價調查”等24小時連續作戰。他制定了點對點、上至下、人盯人的計量戰術,調整施工計劃,細化實施方案,測算物機缺口,時間具體到小時,責任精準到人。
在如此快速、高效的施工中,資金保障是關鍵。楊超和整個團隊嚴格控制分包計量及支付,采用“云平臺+現場實測”雙軌制計量,每10天對已完分包工程量進行復核,對變更、簽證未完成部分暫緩分包計量支付,保證了充足資金,助力項目順利履約。
在兩級單位的大力協助下,他們極快掌握了大型土石方機械設備的效率、能耗等參數,啃下了大型土石方工程成本測算的“硬骨頭”。僅用15日完成合同體系策劃及分包合同簽約,通過二次經營策劃,降低結算風險,提高入口結算金額,助力項目部實現履約奇跡,書寫了獨屬于中國十九冶的“達州速度”。一份份來自業主的表彰文件,讓項目團隊有了更加充足的干勁兒。
這場攻堅戰的勝利,既展現了項目團隊的專業能力和拼搏精神,得到業主及社會的一致好評,也為后續同類型項目分包招標提供了可行的控制價參考依據,形成了寶貴的戰術手冊。
2024年7月,上級領導要求項目經營團隊,在15日內完成職教新區項目的前期投標成本測算及分析。時間十分緊張,作為“中流砥柱”的楊超,立刻組織大家制定工作計劃,嚴格打表,通過以往類似工程,收集大量數據進行充分分析。
面對2000多項的材料詢價,他迅速組建專項小組,按材料屬性、用途劃分為11個類別,通過“團隊分工+數據復用模式”,聯合工程部、技術部門同步把關,既壓縮了詢價周期,又規避了技術錯位的履約風險。在較短時間內,他們摸清了達州地區房建專業各班組成本價格,完成了成本測算工作,助力公司一舉拿下這個項目的市場訂單。
2024年9月,楊超帶領項目經營骨干,緊急趕赴公司,在2個月內,硬核完成出口合同簽訂約6.7億元,為職教新區項目迅速打開作業面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他建立了月度經營分析機制,動態跟蹤成本、變更、資金等核心指標,將造價管控前移至施工方案階段,協同技術部門優化施工方案的經濟性,確保施工計劃與成本目標匹配。同時深化二次經營,通過數據復盤挖掘創效點,反向查找管理漏洞,建立跨部門協同考核機制,提升了團隊協作效率,實現了降本增效。
從策劃到招采,從合同到計量支付,從預算到結算,楊超以身作則、以戰促學,合理引導青年員工們形成高效合力。在一次次攻堅克難中,在他的耳提面命下,達州項目經營戰線的萌新們明確了目標、錘煉了技能、積累了經驗,彭均宇、梁隆飛、劉洋等實干型人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打造“基礎設施路橋隧”強勢品牌積累了人才儲備。
17年磨礪,這位85后經營副經理,在鋼筋水泥里踏出最堅實的成長足跡。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正是無數個楊超式的奮斗者,用知識和汗水澆筑起城市的脊梁,在平凡的崗位上計量著不平凡的故事。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十二字”畫像的堅守,更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新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更是奮斗者的舞臺,愿每一份堅守都能成為一盞明燈,熠熠照亮前行的進階之路。